小猪百科

手机版

“打早灭小”除隐患 筑牢乡镇安全线

游客戴上VR眼镜体验穿越火场。南方日报记者 林日清 摄

消防科普体验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南方日报记者 林日清 摄

在消防主题公园中,趣味消防翻板游戏“寓教于乐”。南方日报记者 林日清 摄

“快看,着火啦!用哪个灭火器?”遂溪县界炮镇上大岭坑村的消防科普体验馆里,惊呼声和笑声此起彼伏。戴上VR眼镜穿越火场、动手操作虚拟灭火器、围观电动车瞬间起火的惊险演示……一群小学生在沉浸式游戏中,把消防安全知识牢牢“玩”进了心里。

这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界炮镇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手打造的广东首个消防安全示范村结出的“智慧果实”。他们瞄准“镇村所需、工作队所能”,将提升村民“防火自救”真本事作为突破口,在上大岭坑村点燃星星之火,推动全镇消防安全升级,探索一条可复制、有温度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罗鑫 林日清 陈科全

填补乡村消防力量

“空白点”

走进上大岭坑村,橘红色的崭新消防车格外醒目,微型消防站如安全哨所般扎根村头。针对农村防火灭火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作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头单位,省消防救援总队向界炮镇捐赠了价值150多万元的2辆消防车,并配备了25套各类消防器材装备,同时自筹12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界炮镇政府专职消防站,切实填补乡镇消防力量的“空白点”。

同时,根据21个村委会的火灾危险性特点,按照一个消防站兼顾周边村委会的模式,在10个村委会建设了10个微型消防站,实现了全镇范围的消防安全覆盖。

“灭火器从电视里‘走’到家门口,还有人手把手教,这安全感,踏实!”村民杨先生摸着崭新的设备,满脸笑意。

这份踏实感背后,是“为农民而建”的初心。在消防安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界炮镇与工作队协同发力,积极探索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1:1:3”奖补助力行动,即村集体筹集1点、镇乡村振兴资金奖励1点、工作队帮扶1点,通过三方的有效联动,充分调动群众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热情。

“绣花功夫”打通

乡村消防“末梢”

“以前车堵路,救火干着急!现在好了,家家门前有车位,消防通道亮堂堂!”行走在焕然一新的上大岭坑村,村民们指着划设清晰的停车位和醒目的“消防通道 严禁占用”标识,话语里透着自豪。

这畅通无阻的景象,得益于工作队推动实施的机制性、改造性、管控性“三大措施”。在推进消防安全示范村建设进程中,工作队将消防规划巧妙“编织”进乡村建设。如拓宽道路时预留生命通道,整治村貌时消除火灾隐患,电网升级时规范老旧线路……

一场覆盖全村的消防隐患“大扫除”同步展开,揪出乱拉的电线、老化的开关,也悄悄改变了村民用火用电的“老习惯”。针对车辆“拦路虎”,村里启动了“畅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科学划位、严管严查,让“堵心路”变“放心路”。

治理的“绣花功夫”深入到每条巷弄。工作队以消防网格化管理为突破口,创新建立“1巷1长5员3定”工作机制,即每条巷道设一名巷长,兼任宣传员、卫生员、安全员、调解员、示范员“五员”,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的模式,将全村14个网格打造成安全治理的“前沿阵地”,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矛盾化解尽收“网”中,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

为提升末端应急处置能力,村里还按照“一站三小队”标准,建成集党员服务、物流中转、消防应急于一体的多功能微型消防站,配备基础消防器材和自防自救点,有效提升了“打早灭小”的能力,打通了消防安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

上大岭坑村:

安全网织进烟火日常

步入上大岭坑村,浓厚的消防氛围瞬间将人包裹。村口延伸开来的消防知识长廊,铺展着中国消防史的壮阔图卷;主干道两侧,色彩鲜艳的四季防火漫画墙,用通俗易懂的画面讲述着农家的安全经;村道沿线,太阳能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灯箱和点缀着消防元素的“四小园”随处可见,安全提示融入日常风景。

离村口不远的消防主题公园中,趣味消防翻板游戏吸引着人动手尝试,消防主题滚动景墙变换着安全知识,消防车模型成为孩子们争相合影的“明星”……消防安全,在这里变得可触可感、生动有趣。

“记住口诀‘提、拔、握、压’!”在消防科普体验馆内,讲解员的声音清晰有力,聚焦学校和家庭中最常见的火灾隐患与预防妙招。笔者迫不及待地走向虚拟灭火平台,选择场景、拿起“灭火器”,对准屏幕上的“火焰”一阵操作,在“扑救成功”的提示音和闯关游戏中,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要领不知不觉刻入脑海。这种“玩中学”的方式,比枯燥的讲解有效得多。

然而,最震撼的体验莫过于VR模拟。戴上设备,瞬间“穿越”。浓烟翻滚,火光隐约,逼真的火场环境让人心头一紧。系统提示音响起,笔者屏住呼吸,操控手柄“举起”虚拟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同时小心翼翼地沿着地上闪烁的绿色安全出口标识“逃生”。短短几分钟,手心竟已微微冒汗。摘下VR眼镜,重回现实,那份紧迫感带来的冲击远超任何课堂,“家里防火措施必须做到位”的念头异常强烈。

移步村文化楼的微型消防站,内部装备整齐,灭火器、防护服、头盔、消防斧、水枪水带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装备库,更是关键的自防自救点,”工作队队员介绍道,“目标就是让村民能在火情初起时迅速反应,把小火苗掐灭在萌芽时。”这小小的站点,承载着守护家园平安的大责任。

走出文化楼,夕阳给村庄镀上一层暖金色。漫画墙前有三两村民驻足细看消防知识,孩子们在消防车模型旁追逐嬉笑……眼前这幅动静相宜的乡村图景,将严谨的安全规范化作了日常的烟火气。当消防意识真正“住”进每个人心里,安全之网才算织得牢固。上大岭坑村的这场“安全实验”,正点亮更多乡村的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