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当“桃花源”遇见塞上江南 马伯庸银川见面会掀文学热潮

马伯庸为读者签名。

8月29日下午,银川市工人文化宫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知名作家马伯庸受银川市总工会和银川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邀请,携“见微”系列第三部作品《桃花源没事儿》在此举办读者见面会。这是马伯庸首次在银川举办线下文学活动,吸引了数百名读者早早到场。他们或手捧新书,或拿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作品,书的扉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想与作家探讨的问题。

活动现场,淡墨风格的舞台背景勾勒出桃花源般的朦胧意境,暖黄色的灯光洒在堆叠的新书上,既营造出文学分享的静谧氛围,又烘托出读者与作家见面的亲切感觉。

一场关于“桃花源”的幽默思辨

分享会伊始,马伯庸以一贯的幽默风格向读者亲切问好,现场氛围轻松而热烈。他首先介绍了“见微”系列的创作理念,即“见微知著”——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大时代的变迁。新作《桃花源没事儿》延续了这一思路,但将背景设定在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桃花源”:这里不再是避世的净土,而是聚集了各路妖怪与欲望的奇幻之地。主人公小道士玄穹自带“遇财呈劫”的命格,更为故事增添了喜剧与冒险色彩。

马伯庸在现场聊起书中的趣味情节,引得笑声不断。他举例道:“心猿书院专注教妖怪‘做人’,青丘狐族必须持证上岗,狼妖天天算计却薅秃了头……”这些设定以妖喻人,通过幽默的笔触映射出种种社会现象。他还透露,故事中隐藏着一条关于“欲望与自我救赎”的主线,希望引导读者在欢笑之余思考:真正的桃源究竟在何处?

现场金句频出,引发读者强烈共鸣:“‘见微’系列写了三部,核心从来不是大人物的传奇,而是小人物的坚守——你不用改变世界,能守住身边的小善意,就是了不起的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桃花源,它不是逃避现实的地方,而是让你学会与欲望共处的角落。”“妖怪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里的执念;故事再奇幻,最打动人的还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下半年见 马伯庸抗战题材新作首曝

见面会尾声,马伯庸透露了新作计划,引发现场读者的热烈期待。他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一直希望为这段历史写一部作品。为此我搜集了大量资料,并找到一个较为特殊的角度——聚焦于当年文化大家们为保护中国典籍、守护‘中华文化之根’,与日寇展开的斗争。这一题材在以往的抗战作品中较为少见,目前小说已经完成,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与大家见面。”

当天17时许,见面会在读者依依不舍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不少读者表示,不仅被《桃花源没事儿》中新奇的设定吸引,更被作品中“小人物的坚守”所打动。而抗战题材新作的预告,也让大家对马伯庸的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这场文学分享会,不仅为银川读者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更让“微观叙事里的温暖”成为湖城秋日里一段难忘的记忆。

对话马伯庸

新书里有“人生年轮” 心里有“宁夏滩羊”

在见面会开始前,马伯庸接受了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的采访,围绕新书创作、银川印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您的新作《桃花源没事儿》作为“见微”系列的第三部,背景设定在一个颠覆传统印象的桃花源,主人公则是背负“遇财呈劫”命格的小道士。您希望通过这样的设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最想向读者传递什么?

马伯庸:“见微”系列的前两部更多聚焦于中层职场人面临的困境,而这一部进一步下沉,关注基层一线的“打工人”。之所以选择桃花源这一背景,是想回应现代人内心的某种需求。在我和许多同事、朋友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对外部的困难往往看得很清楚,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面对内心的困惑与自我消耗——这本书就想从这个角度切入展开。

记者:您在后记中提到,《桃花源没事儿》的创作从2013年延续到2024年,跨度十多年,保留了您“不同人生阶段的年轮”。有没有哪一个具体情节或角色,最能体现您个人心境的变迁?

马伯庸:比如书中有一个情节,讲的是一只妖怪为了让孩子能在桃花源的心猿书院修习化形仙法,卖掉了家乡的房子,在桃花源买下一处破旧的“学区房”。这其实来源于我和妻子曾经为儿子上幼儿园而认真讨论的现实经历。除此之外,书中也融入了夫妻情感、社会诱惑、就业选择等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我希望通过这些内容,引发处于相似年龄段的读者的共鸣。

记者:当“奇幻桃源”遇见塞上江南,银川这座城市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马伯庸:我对银川始终怀有一份美好的想象。作为内蒙古人,我从小就爱吃羊肉,而宁夏滩羊一直是我心目中的“顶级食材”,每次来都是必吃的。所以我每年都会特意来银川,痛痛快快吃上几天羊肉,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在我心里,银川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

记者 刘昭羽 李博豪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