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县域富民产业观察 | 苍山街道:小葡萄串起大产业 “甜蜜果”结出“致富梦”

在临沂客户端讯八月末的兰陵,暑气未消。苍山街道后西柞村学彩葡萄采摘园内却涌动着比天气更火热的生机。一串串紫莹莹的巨峰葡萄挂满藤蔓,顾客赵女士一手提着果篮,一手小心翼翼地剪下葡萄,笑着向记者介绍:“我经常来这儿买葡萄,味道好还放心,都是有机无公害的。”

尽管烈日当头,园内前来采摘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我家的葡萄从来不用出去卖,在家就能销售完。”采摘园老板张学彩话语里满是自豪。他的6亩葡萄园里,全部种植着经典的巨峰品种,每亩产量稳定在5000斤,如今上门采摘价每斤6元,这一季葡萄十几万元的收入是稳稳当当。

几公里外,长鑫桥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基地内,更是一派繁忙景象——连绵的葡萄架如绿色长廊,饱满的果实或紫如宝石、或绿似翡翠,负责人赵彦国带领工人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包装,动作娴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些忙碌又欢欣的场景,正是苍山街道葡萄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苍山街道与葡萄的缘分,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西柞官庄村率先种下传统品种“巨峰”,成为街道葡萄种植的“发源地”。如今,这里仍是优质葡萄产地的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李阳提起这件事,语气里满是骄傲:“我们村的巨峰葡萄种植历史久,得益于弱酸性且钙含量丰富的土壤,种出的葡萄口感特别好,在周边县市都小有名气。”

依托这一“金字招牌”,近年来苍山街道大力推动葡萄产业升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穆超介绍,为了让产业更有韧性,街道引导种植户引进早、中、晚熟不同品种,通过科学搭配实现错峰上市——每年5月初,“夏黑”“醉金香”等早熟品种率先抢占市场;到了9月底,“玫瑰香”“阳光玫瑰”等晚熟品种仍挂满枝头,将葡萄采摘期延长至近半年。这种科学布局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不同时节的需求,更让种植户的收入有了持续稳定的保障。

如今,苍山街道的葡萄种植早已跳出西柞官庄村的“一亩三分地”,扩展到长桥、晒钱埠、后西柞村等10多个村庄,总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800余名农户实现就业增收。曾经的一株株葡萄藤,如今长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小小的葡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甜蜜果”。

而葡萄产业,只是苍山街道发展鲜果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街道依托文旅产业发展契机,引导群众调整种养结构,在拓展特色水果种植品类上持续发力。除了葡萄,大樱桃、猕猴桃、无花果、草莓等特色水果已在多个村庄落地生根,形成“一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格局。这一策略不仅让消费者的果篮更加丰富,也为农户开辟了更多元的收入渠道,让“靠果吃饭”有了更多选择。

在推进鲜果产业发展过程中,苍山街道注重科技创新和品质提升。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确保水果品质。同时,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从单一种植葡萄到多元鲜果齐发,从传统种植到农旅融合探索,苍山街道正朝着“四季有果、月月可摘”的目标稳步前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特色果品产业不再只是简单的农业种植,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激活乡村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动人画卷。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广强 胡得理 实习生 王婉琳 张菡 通讯员 杜瑞琳

编辑:王玉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