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跨越4000公里 “师生”变“同学” 支教师生时隔一年在汉再聚首

“你好,华中科大,我们终于来了!”8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开学报到现场人头攒动,来自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的艾克旦木·吐尔汗江、叶利江·木拉提、开塞尔·库尔班3人,拎着沉甸甸的行李走到报到点,目光立即被几张熟悉的笑脸牢牢吸引——去年在霍城陪他们挑灯刷题、耐心讲题的华中科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笑着向他们挥手。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重逢,让曾经的“师生”,变成了即将共赴青春旅程的“同学”。

通讯员供图

艾克旦木等3人和研支团的同学们在华中科大校园合影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向一帆

一年前,华中科大第26届研支团6名队员,带着知识与热忱奔赴霍城县江苏中学支教。彼时,艾克旦木、叶利江、开塞尔正处于高三冲刺的关键阶段,研支团成员成了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高中时,我的物理成绩一直拖后腿。有次考试连错8道题,看着试卷上的红叉,我忍不住崩溃大哭。”回忆起那段低谷时光,艾克旦木至今仍记得研支团成员翁锦程的温暖鼓励,“翁老师没有多说安慰的话,只是告诉我‘与其把时间花在哭上,不如用来攻克错题’。”此后的课后辅导时间,翁锦程总会拿着她的错题本,一道题一道题地拆解思路,手把手教她梳理知识点。正是这份耐心与引导,让艾克旦木逐渐摆脱了对物理的畏惧,也让“考上华中科大”这个曾经不敢想的梦想变得清晰可触。

高三的学习节奏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研支团的6名同学主动承担起课后辅导任务,把身影留在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晚自习的教室里,他们耐心给学生讲题;课余的活动室里,他们忙着筹备学业规划讲座。作为本届研支团唯一的新疆籍成员,穆热迪力·麦麦提明更是成了同学们的“知心大哥哥”——面对大家对大学校园的好奇,他一遍遍描述华中科大的教学楼、社团活动;为了让大家拓宽视野,他借助学校的线上资源,办起了小型艺术展,让遥远的武汉与霍城通过屏幕紧密相连。

“遇到研支团的老师们后,我才真正把‘考上华中科大’当成目标。” 叶利江说,每个晚自习,研支团的老师们都会留在教室答疑,很多解题方法在高考中派上了大用场,“那种‘幸好我学过’的踏实感,让我特别感激。”

而在开塞尔心中,研支团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的蜕变。“老师们讲题时,从不直接给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种启发式教学,让他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养成了独立解题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艾克旦木与武汉早就结下缘分。“2022年,我曾在武汉一中读书,2024年因为身体原因才回到新疆。”她说,再次踏上武汉的土地,她非常激动,“未来我想像老师们一样,去祖国的偏远地区支教,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如今,艾克旦木等3人已正式开启大学生活。叶利江计划加入篮球社团,开塞尔想试试足球社团,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从天山山麓到喻家山下,4000公里距离,阻挡不了这份双向的奔赴与热爱。

“我也来自新疆,看到他们来到华中科大,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穆热迪力感慨道,小学三年级时,他就读的学校也来过支教老师,他们让英语、音乐、美术课走进课堂,在他心里种下了“传递光与热”的种子。“现在我成了支教者,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大学找到热爱,未来也接过接力棒,用自己的力量反哺社会。”穆热迪力说。(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