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在潍坊寿光,带您“触摸”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寿光,传感器成为作物的“神经末梢”,算法化身“数字大脑”,机器狗代替人工穿梭于田垄……人工智能逐渐介入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类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正在重塑农耕“基因”,越来越多的智慧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数字大屏上,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一一显示,一旦棚内湿度达到预先设置的参数值,“数字大脑”会自动发出指令,自动除湿系统就进入运转状态……这是位于稻田镇的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数字化种苗车间的日常场景。

在这里,通过接入物联网和大数据云平台,“种苗大脑”将全国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种的种苗养护数据和生长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为种苗技术专家推送可参考性的技术方案。借助“种苗大脑”,该企业不仅能为种苗园区提供远程管理与技术指导,还能整合种苗供需关系、种苗生产要素等信息,实现种苗自主下单排产,以及种苗生产数据、物流运输全程的可视化跟踪。

无独有偶,在潍坊耘图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的智慧大棚内,机器狗“旺财”成了蔬菜种植的得力助手。它每天按照预设路线在蔬菜间穿梭巡检,将温度湿度、作物长势、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回传至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深度分析这些数据,形成专属种植优化方案,并联动相关智慧设施完成农事作业。以往,20万株番茄需要2个人耗时4个小时才能完成检查工作,如今“旺财”跑上一圈就能轻松搞定,工作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据了解,“旺财”搭载环境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专为高温、高湿的大棚环境设计,棚内环境、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统统逃不过它的“法眼”。在执行巡检任务时,“旺财”会将获取的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经AI分析后,为农作物量身打造最佳生长环境方案和生物防控方案,并联动智慧农机精准作业。

走进寿光市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核心区域,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数字田园”。

在这里,每一棵蔬菜的“绿色旅程”都被全程监控与智能管理,从农田的精心培育到销售环节的高效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这是我们综合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的蔬菜生产全流程监管模块,可实现蔬菜质量全程智慧追溯。”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间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与智慧分析,平台不仅确保了蔬菜“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更贯穿蔬菜产业全链条。

科技的赋能,让种棚越来越不再是件“苦差事”。在纪台镇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内,高强度的玻璃幕墙不仅具备卓越的透光性,而且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光能。温室内的各类传感器时刻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这些数据会实时传输至产业园智慧控制系统,系统可以精确地调控通风、遮阳、灌溉等设备,确保温室内的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管理人员不管身在何处,只要在手机上一点,便可实时控制温室内的各种机械。

在寿光,智慧农业的应用远不止于此。近年来,寿光市借助5G+物联网、AI及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变革——智能雾化、自动卷帘、精准补光等设备已成新棚“标配”,一部手机即可掌控放风、补光、浇水、施肥等系列农事操作。新建大棚物联网应用率高达85%,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跃升至70%。从“看天吃饭”的经验传承,到“知天而作”的数据驱动,寿光蔬菜产业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种植模式”,让没有种植经验的农业小白也可以迅速上手,轻松实现高效生产。

图片均为资料图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