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博士生来达茂旗养马,达茂旗卷成这样了吗?


近日,达尔汗苏木蒙古马保种扩繁基地迎来内蒙古农业大学第一批博士生正式入驻该基地,标志着基地科研工作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此次合作不仅为蒙古马保种与繁育工作注入强劲活力,更开启了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深度对接的新篇章。



达尔汗苏木蒙古马保种扩繁基地由达尔汗苏木党委盘活闲置资源建成,已构建起集养殖、保种、繁育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今年4月,基地被正式授予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属动物遗传育种硕士科研基地”“马业科学本科实训基地”及“马粮、马产品研发基地”等多个牌匾,标志着高校与基地在蒙古马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改良、产品研发及疾病防控研究等领域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



此次入驻的博士生团队将围绕“乳用型地方品种马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展开系统性攻关。团队将运用前沿科学技术,为乳用型蒙古马的定向选育和品种改良构建科学理论支撑,同时结合现代化养殖技术,构建科学化饲养管理体系。通过精准营养调控、生长监测等创新模式,团队将全面提升蒙古马的产奶性能与健康水平,推动乳用马养殖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


博士团队入驻后,立即与基地工作人员携手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对基地内豹花马种群进行体尺测量。科研团队与基地人员运用专业工具,对豹花马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指标进行精准测定,并详细记录马匹年龄、性别等信息。双方围绕豹花马生长特性、遗传优势展开深入交流,实现实践经验与科研理论的有机结合,为后续品种选育、性能优化等研究奠定关键数据基础。



首批入驻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马属动物研究中心博士方心兰说:“基地条件比想象中的要好,我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研究,真正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助力基地发展壮大。”


此次博士生入驻是学校与地方合作的重要实践,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蒙古马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奠定良好开端。达尔汗苏木党委书记斯琴图雅表示,达尔汗苏木依托蒙古马保种扩繁基地,带动马奶马肉、马匹认养、文旅马等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同步推进达尔汗非遗小镇、文化康养线路、文化传承线路、文化研学线路“一核三线”文旅品牌建设。“我们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首批博士研究生入驻是合作协议的重要落地举措。基于苏木马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我们将依托高校科研力量,着力实现马奶、马肉和马饲草料的增量、增质,助力达尔汗苏木马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斯琴图雅说,未来,基地将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在蒙古马保种、繁育、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更多探索,通过“科研+产业+文化”的融合模式,助力达茂旗打造全国马业产研融合示范高地,为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