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工龄如何设定

工龄是指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时间,通常用来计算年休假、工资调整等福利。工龄的设定遵循以下规定和方法:

连续计算法

适用于劳动者在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

如果劳动者因单位变更、合并、分立等原因变动工作单位,工龄应连续计算。

合并计算法

适用于劳动者因非主观原因(如企业改制、合并、分立等)导致的工作间断。

间断的时间扣除后,间断前后的工作时间可以合并计算。

工龄折算法

适用于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劳动者。

比如井下矿工或高温、低温工作场所的职工,每工作一年可以折算为更长的工龄。

实习期间

劳动者在单位的实习期间也应算入工龄。

法定工龄规定

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剩余月数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和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

工龄认定条件

必须有合法的劳动合同。

工龄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

本企业工龄

工人职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包括离职后重新回本企业工作的时间。

一般工龄

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

计算工龄时的例外

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

以上是工龄设定的基本方法和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计算方式可能会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及可能受到当地劳动法规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