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二门进入北海公园,沿着太液池北岸步行三四百米,园内最负盛名的景区——西天梵境映入眼帘,四柱七楼琉璃牌坊,流光溢彩。
鲜为人知的是,80多年前,就是在琉璃牌坊下,大量文物、古木遭到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造成了不可逆的历史遗憾。一份份保存至今的珍贵档案,记录了当年的细节,娓娓讲述着和平的来之不易。
北京特别市铜类献纳运动实施要领案
档案摘录
《赴津运铜日志》
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先赴警察局,该局派孙督察员及曹科员赴大王庄卜内门仓库,认明本园铜塔,觅得一部,中山公园二铜人无着。
二月六日-协同过磅。本园铜塔陆续又由草袋下翻出二段。
二月八日-全部碎铜过磅完毕(计重七万三千一百零八公斤),等候交涉车辆运平。
“献铜运动” 历史名园惨遭掠夺
正逢旅游旺季,北海公园北岸游人如织。西天梵境内,琉璃牌楼、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七佛塔亭、琉璃阁等古建,错落有致。很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参观明代楠木建筑瑰宝。但鲜有人知晓,大殿里的两座铜塔曾惨遭日军掠夺。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决胜关头,日军已如困兽,在中国占领区内疯狂搜刮铜、铁等金属。3月29日,侵华日军北京陆军联络部长致函伪北京特别市长,强硬要求官民上缴所有铜制品,用于生产武器弹药。”从故纸堆走到现实探访,北京市档案馆利用处副处长刘芳心在西天梵境参观时的关注点与普通游客不同,她仔细寻找、搜集着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
她提到的“献铜运动”,一共开展了3次,分别是1942年10月、1943年8月和1945年3月。最后一次时,日军规定北平市民要献出的铜品多达400吨。市档案馆收藏了一份《北京特别市铜类献纳运动实施要领案》,详细列出了包括各级责任人设置、献纳(供出)数量标准、铜器种类及完成期限等严苛规定。
刘芳心说,档案揭露了日军的无耻嘴脸,比如提到“北京特别市官民共同奋起,发扬基于中日同盟条约‘参战中国’之意义,以获得大东亚战争之最后胜利为目标,献纳(供出)各自存有之一切铜类,以资直接增强战力,担任后方参战之荣誉,借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之确立……”
当年,伪市政府直属的各机关,特别是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如北海公园委员会、管理颐和园委员会、中央公园(中山公园)委员会、管理坛庙事务所等,都接到了“铜品献纳”的任务。
北海公园西天梵境
损失难估 珍贵古塔变成“碎渣”
在天王殿前,刘芳心久久驻足。她说:“档案里明确记载了两座殿内清乾隆年间制铜塔的‘历险记’。日军掠走铜塔,运抵天津,准备再运往日本时,日本宣布战败投降,铜塔也幸运地留在了国内。但当时,造型精致的两座塔已经被拆成碎铜,破损十分严重。”
刘芳心的讲述,吸引了很多亲子游客聆听。有一位小朋友主动站出来提问:“只有塔被抢走了吗?”
“远不止古塔。”刘芳心摇摇头,以档案记载为凭,“日军发动的3次‘献铜运动’,每次限期1个月。文字上说,伪北京特别市政府要献纳其所保管的无用公共物件铜材,但实际所收大部分都是珍贵的铜制文物。”除了北海两座铜塔,被要求献纳的铜品中还有中山公园铜人、天坛斋宫明永乐年间制铜钟、先农坛清光绪年间制圆形八卦铜炉、帝王庙内明代以前制造的铜海,以及颐和园内颐乐殿铜缸、乐寿堂铜缸、铜亭内铜桌几、排云殿前铜香炉等。
档案中留下的一串串数字,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
1945年12月7日,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报告回顾了掠夺情况:“案查本院被征用之铜品2095市斤外,计铜缸66口,铜炮一尊,铜灯亭91件,此外,尚有历史博物馆铜炮3尊……闻系装车运往朝鲜。”
万幸的是,这些文物刚运到天津,还没来得及运走,日本即宣告投降。
1946年1月27日,一支由北平市政府、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职员组成的7人小组,直奔天津,希望寻回被掠夺的铜制文物。
这段寻宝回家的经历,也已经成为档案——时任北海公园职员俞绍勋在《赴津运铜日志》中记录,“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先赴警察局,该局派孙督察员及曹科员赴大王庄卜内门仓库,认明本园铜塔,觅得一部,中山公园二铜人无着……”
故宫被劫走的部分铜灯亭已被毁坏,铜缸则不见踪影。天坛斋宫内的明代永乐铜钟、颐和园内众多珍贵的铜制品,同样未能幸免于难,造成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
“北海的铜塔呢?”孩子追问。
刘芳心遗憾地说,寻到时就是一堆碎铜渣了,辗转运抵北海公园,许多能工巧匠尝试组装修复,终因零件丢失损坏严重,难以拼装。
被迫“献纳” 苦难经历不可忘却
有案可查的遗憾,只是一小部分。实际上,大量铜品是市民被迫“献纳”的。“第三次‘献铜运动’中,日军规定市民铜品献纳以户为单位,每户需献铜品一件以上。但经过前两次运动,市民早已无铜可献。”刘芳心说,为了完成任务,市民不得不将家里的铜制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献出,家中一切与铜沾边的东西基本被搜刮一空。
当年的苦难,是渗进骨头缝里的。许多人家大门上的铜门环、旧时王府门上的铜门钉,甚至羊肉铺里摆烧羊肉用的大铜盘子,都被悉数“献纳”。各机关、厂矿、学校、商店以及市民家中的铜品被搜罗殆尽。
档案记载,日军共掠夺市民所有铜品“一百二十九万二千零四十九斤十二两九一”,约646吨。然而在1949年前,中国全年铜产量不超过3000吨。
一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实地探访,宛如生动的红色课堂。游客郭女士一家来自山西,她欣慰地说:“孩子活泼有余,总沉不下心来。这次在公园里一站就是二三十分钟,追着档案馆的老师听历史,提问题。我希望他能了解更多的抗战历史。”
补白
树木植被惨遭毒手
日军对铜制品的抢占仅是冰山一角。
“为了达到其战争的目的,日军对矿产、林木等资源同样进行疯狂掠夺,并以开展献木供木运动为借口,巧取豪夺中国百姓手中的财富。”刘芳心介绍,1944年3月和9月,日军在北京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献木供木运动,要求民众交出一定数额的木材,致使北京地区树木遭到破坏性砍伐。
当时,北京城内,街道树木、河道树木、民宅树木、四郊树木几乎被砍伐殆尽,白云观、天宁寺等寺庙周边及风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植被覆盖率显著降低。
北京晚报北京市档案馆 联合出品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