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赟 通讯员 赵虹云 章璇子 陈思源 戴路莹
青创力量探农创,之江大地绽新篇。2015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创客”概念,一批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扎根农业农村领域的青年人才,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建德作为农创客发展的典型样本,十年间,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源联动等多维度发力,为乡村人才振兴与产业创新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以浙江省农创客十年发展为契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创力量·农创兴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杭州市建德市的杨村桥镇、三都镇、梅城镇、新安江街道、大同镇等5个乡镇,对话农创客群体,探寻农创力量如何以创新思维重塑乡土,见证青春智慧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与实践成效。
合影
产业融合的乡土实践
实践队员们的调研脚步,首先踏入了田间地头和工坊车间,实地观察农创客们如何将创新理念转化为鲜活的三产融合实践。
实践现场
在杨村桥镇的草莓红海,田垄间的变革正在发生。杨村桥镇徐坑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村书记洪神安正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十多个草莓新品种,采用创新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探索草莓绿色种植新路径。作为首批浙江省千名乡村CEO优秀学员和建德市农创客,他依托农创客群体,以一颗草莓串联起“种植-加工-体验”的全产业链,生产端的标准化大棚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情况,加工端的电商园中,镜头对准冻干草莓生产线;文旅端的咖啡馆内,草莓与咖啡的香气弥漫,折射出了农创客群体重塑农业价值链的智慧。
实践现场
来到杨家水库畔的农场, 生态种养模式书写着绿色答卷。实践队员们走进农创客许夏明和汤若轩的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箱一箱尚未包装好的鸭蛋。许夏明笑称他有一群“打工鸭”。原来在自家农场上,他正在尝试“稻鸭共生”生态种养的模式,一千多只水鸭在稻田间活动的时候,不仅能够给土壤做按摩,他们的粪便还能成为不错的有机肥料,同时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场中,走出了“一田多收”的新道路。实践队员们沿着田埂,看拔节稻田,听鸭声阵阵,不禁赞叹“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实践现场
走进三都镇麻糍作坊, 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姜晨煜双手浸入水中,快速揉捏蒸熟的糯米团。“要趁热塑形,冷了会发硬”,他向实践队员演示着三都麻糍的古法技艺:糯米团在掌心反复揉搓,包入芝麻馅后滚上松花粉。抖音直播间里,众多观众围观制作全程,“状元香糕”、“手工麻糍”成为了非遗与产业发展碰撞出的新名片。
多元探索的青春图景
带着产链实践的见闻与思考,实践队员们进一步探访农创客群体,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与乡土情怀。
探访现场
探访的第一站是杭州吉远电商共富工坊,“134共富工坊”模式让实践队员们眼前一亮,“乡村梦想家”合伙人、杭州吉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吉介绍,一站式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以一个中心整合建德农产资源,三级联动串联镇村农户,四项服务覆盖包装、物流、培训、销售,“电商不是简单开网店,”他指着墙上的“助农地图”和“乡村梦想家”展板谈到,要用“云上播坊”筑起乡村同心共富路。
探访现场
随后,实践队走进大同镇农创客中心。该中心作为省级示范性青创农场、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农创园,将农创客、农创品、农创游三者串联成线,旨在以现代化农业为基调,以科技为支撑,不断优化当地农业领域创业环境,大力支持“农创客”发展,使“农创客”逐渐成长壮大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在大同镇团委副书记洪亮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大同镇农创客的发展情况、扶持政策和相关人才项目,以及正在开展的建德市“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概况和进展。看到大同镇以农创园为依托,以农创客为核心力量,推动产业升级与乡村面貌焕新,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农创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探访现场
最后,穿过一大片农田,实践队来到了建德市劳动模范朗学渊所在的大同镇益明家庭农场。在与朗学渊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受从事农机服务四十余年父亲郎益明影响,他从宁波回建德投身农业,牢记“农业根本出路在机械化”,引进“叠盘暗出苗” 育秧流水线、打造 “郎家飨谷” 品牌。同时,他带领团队打造稻香育秧共富工坊,构建“三个一”联系制度与利益联结模式,引入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以“整合资源、技术引领、区域赋能”运营机制,助力粮食机械化种植、优质水稻高产稳收,借小米粒铺就共富新“稻”路。
青创力量的乡土落点
实践队成员们不仅是农创故事的“记录者”,更是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索者和思考者,见证着建德这片沃土如何精心培育农创之花:从精准有力的政策扶持,到农创客群体组建编织起的互助网络,再到梦想会客厅、农创客中心等实体平台与线上产销对接平台的搭建,构建了从孵化到腾飞的全周期支撑体系。
着眼未来发展,实践队员们提出可持续深化政策精准度,着力破解融资、技术推广、设施用地等深层瓶颈;强化品牌的建设和运营,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与溢价空间;并积极构建跨领域协同生态,促进农创客与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文创设计团队、旅游运营公司等深度合作,让青春的创造力更深、更广地融入建德乡土,持续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
合影
从“逃离”到“回归”,从“观望”到“深耕”,建德农创客的蓬勃发展,是浙江“千万工程”引领下乡村人才振兴的生动缩影。这支“青创力量”正以行动证明: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必将书写出更动人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学校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