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龙城”,潍坊诸城以其丰富而独特的恐龙化石资源享誉世界。自2008年获此称号以来,这里已发现并命名了暴龙、角龙、龟鳖类及恐龙足迹等十多个恐龙新属种。然而,最令人瞩目的是,诸城各化石点出土的数量极其庞大、个体尤为高大粗壮的鸭嘴龙类骨骼化石,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最高大的鸭嘴龙化石盛产地。
那么,在遥远的白垩纪晚期(约7000万年前),为何会有如此众多的鸭嘴龙聚集于诸城呢?
科学研究揭示了三大关键因素
得天独厚的“恐龙乐园”
当时的诸城地区,并非今日模样,而是一片河流纵横、湖泊密布的冲积平原或三角洲环境。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异常茂盛。对于以水生植物和陆地嫩叶为食、且习惯群体生活的鸭嘴龙而言,这里无疑是理想的栖息地,丰沛的食物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支撑起了庞大的种群规模。
特殊的“时空胶囊”
诸城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纪时期的河湖相沉积岩层。地质学家发现,这里埋藏的恐龙化石,尤其是鸭嘴龙化石,呈现出散乱分布、交错叠置的显著特征。这高度符合鸭嘴龙集群死亡的埋藏学现象。推测可能是在大规模迁徙穿越洪泛平原时,鸭嘴龙群突遇洪水、泥石流等剧烈地质事件,生命瞬间被定格,最终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壮观化石埋藏。
生物自身的“保存优势”
鸭嘴龙作为大型植食性恐龙,普遍具有体型巨大、骨骼粗壮的特点。相较于其他体型较小或骨骼纤细的恐龙,鸭嘴龙数量庞大的粗壮骨骼在经历地质变迁后,保存为化石的概率自然更高,使得它们在化石记录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诸城这片神奇的土地,凭借其优越的古生态环境、独特的灾难性埋藏条件以及鸭嘴龙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为我们完美“封印”并保存了白垩纪晚期一个庞大鸭嘴龙动物群的珍贵遗存。这些高大粗壮的化石不仅是“中国龙城”的核心名片,更是我们解读远古生命演化与地球环境变迁的无价科学宝藏。
(大众新闻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张敏敏 王增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