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雄鹰号”盾构机在轨道交通7号线始发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官方发布消息,近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雄鹰号”双模盾构机在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龙奥大厦站至牧牛山公园站(均为工程名)区间左线正式始发。这台“地下蛟龙”以智能双模与创新工法为核心,开启了穿山越岭的掘进征程。

智能双模赋能“地下蛟龙”

龙牧区间左线全长1.77公里,地质复杂性堪称全线之最,被称为全线“地质博物馆”。其70%洞身位于硬度超普通混凝土三到四倍的中风化石灰岩,局部地区辉长岩与角砾岩交错形成独特的“岩层三明治”,加之区间最大埋深达139.4米(相当于40层楼高),地层压力巨大,传统盾构技术面临极限考验。

为此,“雄鹰号”盾构机以智能双模为核心,量身定制了土压/TBM双模智能切换系统,搭载18寸重型滚刀与毫米级智能导向技术,实现复杂地层“一键切换”掘进模式,确保刀盘破岩效率有效提升。

同时,采用“克泥效+同步双液注浆”创新工法,实时调整注浆参数,将始发段地层沉降精准控制在毫米级,为后续施工奠定安全基础。“雄鹰号”还搭载渣土资源化处理系统,配合同步注浆量实时监测装置,将施工废料再利用率提升至90%,既减少材料浪费,又践行“静音环保”理念。

此外,5G远程监控平台与BIM技术的深度融合,预演施工场景,提前锁定风险点,打造出“透明工地”,施工风险预判率大幅提升,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安全掘进提供智慧保障。

铁军速度缔造“盾构组装”纪录

工期紧迫,项目团队以“铁军速度”突破极限,仅用10天完成盾构机的刀盘下井、反力架安装等关键工序。

自4月下旬启动吊装,建设者昼夜鏖战,优化场地布局,破解交叉施工难题,采用“预拼装+模块化”工艺,将关键部件安装效率提升50%。技术团队全程驻场调试,通过液压系统实时校准盾构姿态,确保始发一次成功,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0公里,作为二期规划建设线网中唯一南北向跨黄河骨干线路,连接汉峪片区、中央商务区、洪楼片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重点区域,项目建成后将与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9号线实现换乘,构建起济南市更加完善便捷的轨道交通骨架线网,对于推进城市更新进程,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推动城市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7号线一期工程23处站点进场施工,其中10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5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6个区间贯通,5个区间正在掘进。

记者:柴颖颖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