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炒粉姐唐应来武汉摆摊炒粉的消息引发关注。
7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其位于汉阳区桥机路的摊位,这里有一条美食街,每到饭点,热闹非凡。
这条街上,唐应的炒粉摊无疑是生意最火热的,她推着推车来时,便有顾客要买粉,跟着她一路走到摆摊点。摊位还没摆好,便有不少顾客前来点餐。她和老公一人一锅炒,即便1分40秒左右便可出餐,依旧敌不过顾客涌来的速度。
因人太多,有顾客嫌慢,“快点炒,快点炒,等半天了”,也有顾客赞叹“炒粉颠锅真是顺溜,太能干了,这手艺难得学会”,还有年长的顾客表示心疼“天天不停这样炒,到老了手要疼得不得了。”
她告诉记者,武汉创业是为了陪伴孩子,有次临走去东莞前,孩子拉着她的行李箱恳求“妈,你能不能不要走了,就在家里陪着我啊,我不想和你分开”。
“打工奋斗这么多年也是为了孩子,女儿今年14岁,青春期了,需要妈妈的关心和教导,在外面打了这么多年工,一直也买不起房子,漂泊多年心里始终没有归属感,所以我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城市武汉,看看换到陌生的城市能不能有所成就。”她说。
唐应称,现在武汉天气太热,每天站着炒粉的时间就五六个小时,在东莞要站九个小时。她还表示,不会考虑改名叫“武汉炒粉姐”,“我是一个很专一的人,不喜欢换来换去,我可能会叫自己本来的商标名‘唐应炒粉姐’。”
再度听到骂声,唐应已不再关注,现在她想的是如何攒够两个孩子的学费,如何攒钱在武汉买套房子。“我本就是湖北人,也渴望和家人们在这里安定下来。每月房租水电要2000元出头,店铺租金3000元,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压力也挺大。”
对生活大半生的东莞始终未有归属感
14岁时,因为家里穷,唐应读完小学就离开湖北应城的家,独自去东莞闯荡。她在东莞做过毛织厂女工、做过美发师,婚后因经济条件不好,又逼着自己学美甲,开了8年美甲店。
“我老公学美发一直学不会,我就让他做点小生意,这才开始炒粉。”唐应说,她那时带着两个孩子,白天做美甲、美发,晚上到地摊上帮老公炒粉。2022年左右,她突然因精致的穿着打扮火了,来吃炒粉的人蜂拥而至,老公每天马不停蹄地炒9个小时,她决定把美甲店关了,全身心炒粉。
从及笄之年到如今年近不惑,唐应在东莞奋斗了24年,她在那里赚到第一桶金、结婚生子、获得众多关注,也遭受许多非议。“东莞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虽然生活很辛苦,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她说。
但占据生命大半回忆的地方,却始终没让唐应产生归属感。
“28元天价炒粉”的争议,一度让她陷于舆论旋涡。不少不知情的网友开始对她进行语言攻击,让她情绪崩溃和不断胃痛。人在最脆弱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总是家乡和家人,她选择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
因工作忙碌又辛苦,这些年唐应和老公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给奶奶照顾。调整好情绪和心理状态后,唐应打算回东莞继续炒粉,临走时,孩子拉着她的行李箱恳求“妈,你能不能不要走了,就在家里陪着我啊,我不想和你分开”。
孩子的话深深触动了唐应。“我打工奋斗这么多年,也是为了孩子,女儿渐渐成了大姑娘,今年14岁,进入青春期了,需要妈妈的关心和教导,我也想陪在孩子身边。在外面打了这么多年工,一直也买不起房子,漂泊多年心里始终没有归属感,所以我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城市武汉,我想看看自己换到陌生的城市能不能有所成就。”
经在武汉的朋友推荐,她将摆摊地点选在汉阳区桥机路,店铺位于一条美食街深处,店铺加摊位费每月租金3000元,店里主要用来摆放炒粉的工具和食材。
每天下午5时前,他们便把食材和工具用推车推到街外繁华的夜市上,不同种类的粉、米饭、蔬菜、调料、煤气罐、几套桌椅板凳等,一家人齐上阵,也要来来回回搬三四趟。她介绍,一盆细米粉就重达五十余斤,一天大约要卖两盆。
“街深处的租金便宜不少,但人流量少,很少有人会走到里面来,搬到街外摆摊生意会好不少。每天下午5点出摊,晚上9点多就能卖完,一晚上炒200多份。”她说,东莞那边的顾客一直在催着老公回去炒粉,不久后她将一个人经营武汉的摊位,“等他走了,我一个人实在搬不动,就不搬到街外去了,在店门口炒。”
谈及未来和老公分居两地,她表示毫不担心影响夫妻感情,“我们都这个年纪了,两个人只想着共同努力,都是为了家庭嘛。”
每天花20分钟打扮已形成肌肉记忆
2024年,唐应和合伙人合作开店。合作到期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网暴,像一块巨石砸进唐应的生活中。“加鸡蛋的炒粉8元一份,被你卖到28元,比金子还贵!”
“28元天价炒粉”的相关恶评不断在网上发酵,她的直播间内,不断有“赚黑心钱”“掉钱眼里了”等评论。这些指责的声音,一度让唐应抑郁。
“他们不了解,其实我摊子上什么价位的炒粉都有。”唐应解释道,加鸡蛋的卖8元,加鸡蛋和肉的卖10元,最贵的28元炒粉中有牛肉、猪肉、鸡肉、火腿和腊肠等食材,跟同行“全家福炒粉”价格一致,“并不是什么天价炒粉”。
她尝试解释,但恶评依旧不断,唐应只好回到家乡休养一段时间。看着家人都陪伴在自己身边,她的情况才有所好转。她想着“人总要重新走出去,才能真正远离那些糟心事”,于是决定回到武汉创业,一方面想离孩子近一点,另外一方面是期望能够在这里重新开始。
如今,直播间里偶尔飘过几个恶评,唐应并不会将其放在心上。她想开了,无论是夸是骂,对方都无法改变她的生活。“武汉这么热的天,我一晚上要颠几万次锅,只想着今天赚了多少钱,能不能凑够两个孩子的学费。”她说。
唐应炒粉已有七年,从30岁一直炒到37岁。2021年她因穿着精致在网上走红,“炒粉姐”这个称号也被网友们熟知。
她告诉记者,当时自己不懂网络,“出圈”也纯属意外。对于有网友质疑她摆拍,唐应回应道,那段时间她身兼多份工作,白天在美甲店上班,晚上去炒饭摊上帮忙,中途也不可能换衣服,所以才在视频中显得妆发精致。
她天性爱美,母亲六十多岁依然打扮精致,她也是受其影响。另外,她作为美容行业工作人员,外在形象要求较高。每天都会花20分钟来挑选服饰、化妆,几乎形成了肌肉记忆。
唐应介绍,自己身上的这套裙子不超过百元,并没有像网友所说,把赚的钱都用在买衣服上。尽管衣服并不贵,但她也穿出了不一样的风采。“生活再颠簸,也得活得闪亮。”她说,这也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未来计划在武汉买房
唐应左手手腕向下一沉,铁锅倾斜,粉条、鸡蛋和豆芽在锅中翻滚。猛地向上一颠,食材腾空划出一道半圆,酱料均匀覆于表面。
“一开始我也不会颠锅,都是逼自己学会的。”唐应回忆道,当初丈夫开炒粉摊,持续的颠锅、翻炒导致手部疼痛,只能休息。但炒粉店的生意还要继续,夫妻二人没有多余的钱雇人,唐应只能自己拿起锅勺,学炒粉、颠锅。
丈夫指点后,唐应学得很快,成功掌握了颠锅技巧,可难熬的还是如何坚持。没过几天,唐应的手腕也疼了起来,疼得厉害时她忍不住掉眼泪。她也萌生过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肩上还背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唐应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学颠勺没有什么难度,一是要体力,二是要熬过这个疼痛期。”她说,她也教过不少男学徒,有人因为无法坚持中途退出,也有人学有所成摆摊炒粉。“娇生惯养的,吃不了这份苦就跑了,可心里装着家庭责任的,这点苦算不了什么,这跟每个人的意志力有关系。”
唐应称,一碗粉她要颠七十多次,一晚上大概颠一万多次,站的时间长了,人很容易得腱鞘炎、肩周炎、静脉曲张等疾病。前几年,她的职业病发作比较严重,为了调节活动,她经常在炒粉的时候踢腿、蜷缩脚趾、活动手腕,有些网友不理解,骂道“瞎动什么?”
再度听到骂声,唐应已不再关注,现在她想的是如何攒钱在武汉买套房子。“我本就是湖北人,渴望和家人们在这里安定下来。而且每月房租水电要2000元出头,压力也挺大,还不如自己努力攒钱买个房。”
她介绍自己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今年14岁,小儿子还在幼儿园,两个都在孝感应城上学生活,由奶奶照看着。孩子们都很乖巧懂事,学习从不让他们操心。放暑假时,女儿和儿子会来摊位帮忙,大女儿帮着收钱,小儿子虽年纪小也会帮着推车。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她在某平台粉丝量达到83万,也开设了橱窗。
唐应说,互联网虽然给她带来了流量,但并没有增加多少收入。“我从来不打PK,卖货也比较少,橱窗里的几个小时才卖几十块钱,”没有商家找她带货卖衣服,从互联网上获得的收入微薄,她靠卖炒粉赚个辛苦钱,养活家人。
问及未来,唐应坦言没有考虑到那么长远。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她在热锅里一颠一炒挣出来,眼下她只想握紧手中的锅铲,踏稳脚下的路,“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编辑:李各力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