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极值暴雨突袭博山。
7月20日8时至23日8时,淄博市博山区遭遇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池上镇、源泉镇、博山镇出现极端降雨情况。作为降雨核心区,池上镇过程降雨量高达497.2毫米,位列山东省同期降雨量前三。其中,7月21日单日降雨量达359.6毫米,打破了淄博市自195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
面对严峻汛情,博山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即刻转入战时状态,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依托区-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体系,暴雨预警、水情提示等信息快速传递至基层末梢。通过“定时调度+即时反馈”机制,指挥部动态掌握各镇(街道)受灾情况,为精准救援提供支撑。
闻“汛”而动!基层力量冲锋在前
暴雨红色预警就是动员令!7月20日22时45分,博山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博山镇预警时段内3小时降雨量超100毫米。凌晨时分,博山镇夏庄村党支部书记任昌兵在巡逻淄河河西住户时,发现5户9名村民被困,其中包括2名高龄老人和1名慢性病患者,情况危急。任昌兵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小组长等13人展开救援。经过80分钟的紧张奋战,成功将9名被困村民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生命至上!专业救援与时间赛跑
7月22日晚19时38分,暴雨红色预警再次拉响!博山区应急指挥部迅速行动,立即启动汛期应急响应。晚21时,博山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方平带队火速赶赴降雨量最大的池上镇,与博山区水利局、池上镇共同成立前方指挥部,统筹协调救援工作。与此同时,由应急、消防、公安、水利等部门以及特战救援队、城际救援队组成的100余人专业救援力量迅速投入抢险救援战斗,另有30余名应急队员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增援。
分秒必争!激流中抢出生命通道
7月22日晚9时16分,池上镇小里村,3名村民被困湍急水流中,孤立于小土堆,水深及腰。指挥部就近调派博山区森林消防中队,2辆消防车、16名队员火速驰援。救援人员迅速为被困者穿上急流救生衣,沿墙护送1人脱险,随即利用绳索和救生圈巧妙施救,仅用20分钟便将另外2人安全转移。
到了晚11时许,池上镇吴家台村, 更危急的求救传来!5名村民被困家中,积水逼近1.5米且持续上涨,被困者中包括1名孕妇和1名1岁多的幼儿!指挥部立即组织博山区应急管理局、池上镇派出所、博山区城际救援队共9人紧急出动。面对浑浊汹涌的急流,救援人员隔水高声喊话稳定被困者情绪,同时从后院围墙抛投救生圈和应急绳索,迅速架设救援梯开辟生命通道。考虑到孕妇与幼儿身体状况特殊、自救能力较弱,救援人员救援人员首先将孩子小心翼翼护在怀中,搀扶着孕妇稳步转移至安全地带。随后折返现场,再次实施救援,成功救出其余3人。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历时50分钟,圆满完成。
上下同心!交出温暖民生答卷
在此次极端暴雨考验中,博山区应急指挥部高效组织池上镇、源泉镇、博山镇24个村的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共安全转移100户194人。目前,所有转移群众均已得到妥善安置,状态安全稳定。
这场历史罕见的汛情大考,博山以“汛”速行动的担当、“汛”猛攻势的作为,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从三级灾害信息员体系的高效运转,到救援人员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每一个环节都闪耀着责任与坚守的光芒;从村民对村干部的坚定信任,到被困者对救援人员的生死托付,每一次互动都凝结着信任与依靠的力量。194个平安的身影背后,是博山上下用担当筑牢的生命防线,用信任凝聚的磅礴合力,更是在极端天气严峻考验下,书写的一份饱含温度与力量的民生答卷。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马斌 通讯员刘欣雨 王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