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善评|破立并举展齐鲁风韵 民风化雨润振兴新颜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滕州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善评》,传播滕州好声音,汇聚滕州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侯文瑾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近年来,山东以移风易俗为抓手,从制度破题到文化浸润,从群众参与到长效治理,探索出一条“破陈规、树新风、促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乡风文明注入澎湃活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制度破题:以“硬约束”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之难,在于千年旧习的惯性。山东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将“软倡导”转化为“硬规矩”。枣庄薛城区朱辛桥村通过红白理事会制定“丧事简办协议”,将每桌费用压缩至260元,丧事规模不超10桌,全省推广后铺张浪费现象显著减少。济南莱芜区下水河村组建爱心车队,为村里结婚的夫妻免费提供婚庆用品及服务,村民平均节省万元开支,此外,宁阳县还投入120万元购置殡仪专用车,打破丧葬行业灰色产业链的同时。也让制度革新加压赋能;单县设立移风易俗基金,奖励“零彩礼”家庭,通过“不能做”的约束引导群众形成“不想做”的自觉,让文明新风在广袤农村上生根、开花、结果。

文化浸润:用“新载体”唤醒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核心是文化重塑。山东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青岛莱西市打造“莱相爱”集体婚礼品牌,邀请道德模范证婚,以仪式感替代攀比风;淄博市桓台县积极探索“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的运营模式,有效缓解老年人吃饭难题。聊城市高唐县将文明新风与民生利益紧密结合,利用“积分超市”将文明行为量化,村民可通过志愿帮扶、美化庭院等换取生活用品,崇德向善从抽象理念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利益。此外,淄博市沂源县“美家超市”以积分兑换生活物资,推动移风易俗与美学教育深度融合,累计节约婚丧费用超千万元,此外,传统戏曲、三句半等文艺形式融入移风易俗宣传,让文明理念“声”入人心。

长效治理:在“破与立”中厚植文明根基。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构建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东营市利津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协同体系,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丧葬费用从七八千元降至2000元左右。日照市五莲县红泥崖村引入“一键报警器”“医养结合”等科技手段,既保障老人安全,又减轻子女负担,推动“养老不离村”成为现实。传统美德的现代转化亦为关键。济南莱芜区下水河村连续20年发放孝老金,让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享受相对应的资金保障,将孝道由道德倡导升级为制度保障。昌邑市则倡导低碳婚礼,新人以公共自行车迎亲,既环保又彰显新风尚。通过积分制、榜样评选、家风宣讲等活动,山东将移风易俗融入日常,让文明乡风从“政策约束”升华为“文化自觉”。

从抵制天价彩礼到推广绿色殡葬,从积分管理到互助养老,山东始终坚持破立并举、守正创新,真正实现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齐鲁大地上刻画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画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