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奋发有为往前赶”金融专场新闻发布会。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9.08万亿元,首次跨上9万亿元台阶;贷款增速10.3%、居全国第3位;一季度,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居全国第3位。
忙碌的生产车间、新落地的项目、持续的企业研发创新……这当中,哪一项不需要花“大钱”,哪一项能少了银行的贷款支持?
评价经济发展势头好坏有很多指标,金融需求大不大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察维度。道理很简单:企业愿意到银行贷款,银行愿意把更多钱贷给企业,这都说明企业是有活力、有奔头的。
都说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血脉通畅,经济发展才健康有力。这样来看,就很好理解了。
一个省份贷款总量大,既是发展的“本钱”,也是发展的“本事”,是以发展势头好、经营主体有活力的“本事”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本钱”。
所以,经济强省都是“贷款大省”,并且贷款增速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一季度本外币贷款余额2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浙江一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8.7%。
安徽人民币贷款余额首次突破9万亿元,贷款总量居全国第10位。一定程度上,是发展的需求使然:安徽的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连续10个月增速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当前形势下,信贷总量仍实现较快增长,这背后正是企业发展带来的融资需求的快速释放。而信贷的流向和结构,也印证了安徽制造业以及民营经济相对活跃的发展势头。
“全省金融运行稳中向好、好中提质,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4月30日,发布会上,省委金融办副主任郭庆介绍。
3月末,安徽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9.08万亿元,贷款增速10.3%、高于全国平均2.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
一季度,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居全国第3位,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合计185家、居全国第7位;3月末,实现直接融资1804.8亿元,增速25.6%、居全国第4位,排名创同期历史新高;
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母子基金合计170只,累计投资372亿元、项目747个;在皖落地私募基金规模1.83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
今年安徽首季经济运行“起势有力”,带动有效需求回暖,加之信贷投放前置,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融资需求和金融供给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来自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新增贷款4789.5亿元,同比多增167.1亿元;3月当月新增贷款1830.8亿元,同比多增384.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充分的金融供给,还得益于政策的有力引导。
郭庆介绍,年初,安徽出台《金融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若干措施》,实施金融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对“两重”“两新”项目建设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金融稳外贸政策举措。
同时,深入开展万企融资对接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全省重大项目及外经贸领域融资对接会,发布融资需求472个、金额1562亿元。
科技贷款新增超千亿
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反映出实体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透过金融资金的流向,可以捕捉到安徽全力拼经济的特点。
科技金融持续发力。近年来,安徽省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这背后也离不开金融支持。安徽高标准建设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14家总行级科创金融服务中心、72家科技专营机构,设立17家科创金融工作站。一季度,全省科技贷款新增超千亿元,余额达8679亿元、增速28%。
“今年以来,我们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助力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黄敏表示,一季度末,安徽省科技创新再贷款项下共为722家企业授信109亿元,为696家企业发放贷款83亿元;技术改造项下共为265个项目授信794亿元,为246个项目发放贷款269亿元。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今年一季度,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居全国第8位、中部和长三角首位,创下近3年同期最佳成绩。
与之增速相对应的,一季度,安徽省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1.09万亿元、667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4.8%,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我们创新开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试点,推动金融服务组团,为产业发展提供‘总对总’金融服务。”郭庆说,3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
绿色金融也在加快发展。安徽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评价和通报机制,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落地全国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发行全国首单金融租赁行业长三角一体化主题绿色金融债券。3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5万亿元、增速35%。
“雨天不收伞”
9.08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不仅有量的增长,还有质的优化。反映在具体成效上,为民营企业“解渴”颇有代表性。
近年来,安徽推出一系列“组合拳”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纷纷响应,民营企业贷款保持高增长态势。
这在数据上有直接体现:3月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连续10个月增速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近年来,针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不在少数。但由于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物等问题,有的金融机构“有心无力”。
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意愿,鼓励“雨天不收伞”,更好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呢?
“我们不断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走访小微经营主体699万户、发放贷款4402亿元。”郭庆介绍。
同时,用好货币政策工具,让更多信贷资源涌入民营企业,也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民营企业更愿贷、更敢贷。
黄敏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合并,额度打通使用,发放对象统一为各类地方法人银行,优化限额分配机制,简化办理程序,提升政策资金使用效率和灵活度。
一季度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累计向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443.06亿元,为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郭庆表示,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以赴支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出品|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
更多深度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之际,安徽有条好消息
这不是一场被动防御战
十年前进95位的安徽第三城,波动中“牌局”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