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创新寄予厚望,每次考察安徽必看创新、必讲创新,强调“安徽的科技创新,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称赞合肥是“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季度工作会议发出的7个方面47个“创新之问”,抓住了全力往前赶的关键,切中了跨越式发展的要害,揭示了担当新时代使命的必然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47个“创新之问”,既是新时代赋予安徽的发展命题,更是省会合肥必须答好的重要考卷。
创新是合肥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闪亮的金字名片。回首来时路,从“江淮小邑”到“科创之城”,这座城市不同寻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突围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一跃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瞻望前行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而区域竞争的底层逻辑,正是创新能力的竞争。面对47个“创新之问”,我们要全面对标对表,更要结合实际抓主抓重。对合肥而言,必须坚持科技打头阵,以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为牵引,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能级,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必须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焕新升级,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必须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服务融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必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扎实推动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加快从“市域治理”向“流域治理”转变,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保障创新,需要土壤。素有改革创新基因的合肥,更要进一步培育创新文化,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下大气力营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抓创新关键在人。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旗帜鲜明为创新者撑腰,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好容错纠错机制,充分激励党员干部大胆试、大胆闯、放手干,靠顽强奋斗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合肥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下好创新先手棋”的殷殷嘱托,以47个“创新之问”为工作指引,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抓创新引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孟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