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读懂广州·粤韵丨鹅潭夜月照商埠 阔水连天启新章

读懂广州第一八一期

白鹅潭位于广州中心城区西侧的三江汇聚之地,因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成为珠江广州段水最深、面最阔的水域,有着“白鹅潭阔水连天,望入城中象万千”的美丽。

白鹅潭因水而兴,见证广州千年商都的繁荣。宋代,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母港;明清,广州十三行又让这里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近现代更发展为民族工业聚集带;改革开放以来,白天鹅宾馆拔地而起,各种专业市场破土而出,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以白鹅潭为中心的白鹅潭商务区,是广州重点打造的世界级地标商圈,继续书写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故事。

///三江汇聚 自然美景

“大通烟雨隔云岚,

高阁迢迢碧水涵。

借问舳舻遥泊处,

顺风旗指白鹅潭。”

——《珠江竹枝词》

2025年8月3日,广州“羊城八景”最新名单正式揭晓。白鹅潭、永庆坊、陈家祠、大湾区艺术中心、沙面等城市美景以“荔湾胜境”的美名入选。这不是白鹅潭第一次入选羊城八景,早在宋代,当广州人第一次评选羊城八景时,白鹅潭畔的“大通烟雨”就名列其中。

白鹅潭畔大通烟雨

宋代入选羊城八景

云山珠水美景多,白鹅潭自古就是广州的美景。宋代白鹅潭畔的“大通烟雨”融入了这一带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大通烟雨”得名于大通寺和烟雨井,位于今花地河口(旧称大通滘)恒荔湾畔一带。大通寺源起于一位叫达岸的僧人,达岸本是今粤北韶关人,后前往广州。据说南汉皇帝刘鋹与达岸交谈甚欢,赐以玉环、银钵等,并嘱托其选址建寺。有一天,达岸出羊城,到西郊,乘船过白鹅潭时,江面突然狂风暴雨,只好驶入花地河口避风,他在河口岸登陆后,见此处山川形胜,于是决定在此建寺。刘鋹采纳了他的建议,兴建宝光寺,成为南汉二十八座皇家寺院之一。寺内开龙霞井,供人们饮用。

大通烟雨井遗址

宋政和年间,宝光寺改名为大通寺,龙霞井改名烟雨井。据史志文献记载,在风雨来临之际,烟雨井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因而,宋代广州首次羊城八景评选时,这里便以“大通烟雨”的美名入选,元代继续入选。传说天气晴朗时,人们可以在烟雨井口远观白鹅潭的点点帆影,还能隐隐听到游船的弦歌之声。

大通寺历代都是广州的旅游胜地,到了清代,清政府还指定海幢寺和大通寺为外国人在广州的旅游点,并规定逢“八”(每月初八、十八、廿八)出游,日落即归。可惜的是,抗战期间,大通寺被毁,烟雨井淤塞,大通烟雨的美景从此消失。直到2004年,一次建筑施工中偶然发现了烟雨古井,千年古迹才重现人世,并被修复保护。

记者在恒荔湾畔看到,修复后的烟雨井,井口外径为1.02米,内径为0.82米。井内石圈构筑,每层石圈高约30厘米,均由白色砂岩打凿而成。

站在遗址前,大通烟雨的景观虽然再难寻觅,但围绕着白鹅潭这一湾碧水,明代的荔湾渔唱,20世纪60年代的双桥烟雨、鹅潭夜月,以及2025年的荔湾胜境,这些曾经入选羊城八景的美景,无不展示白鹅潭一带的自然风景之美,人文底蕴之厚。

“白鹅潭”之名始于明代

水深面阔如天然调节阀

站在人民桥向西眺望,白鹅潭好似一面明镜,镶嵌在珠江河面上,这里汇聚西江、北江、流溪河之水(西航道),又从这里分叉出珠江前航道和后航道。只是宽阔的江面上不见白鹅。既无白鹅,又为何称白鹅潭?

据《广州市志》记载,“白鹅潭”之名始于明代。明末清初岭南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珠江上流二里,有白鹅潭,水大而深。”而白鹅潭之名来自“神鹅救养”的故事。相传,明正统年间,南海、顺德一带发大水,农田失收但赋税未减,行侠仗义的黄萧养带领村民反抗,最后黄萧养受伤,溃败退至白鹅潭边,两团白云化作天鹅,背负黄萧养飞向茫茫江心。从此留下“白鹅潭”这一美名。

白鹅潭虽说是“潭”,其实就是珠江一段特殊的水道,是由地壳运动、珠水和海水冲刷,以及人类活动共同写就的一幅画卷。著名地理学者李平日曾说,白鹅潭的故事始于1.8亿年前的广从断裂带。白鹅潭处于广从断裂的西南段,河床北侧是丘陵山体,南面是大台地,中间留下一条狭长的“缝痕”。北江、流溪河等诸多水道沿缝痕流入。历经亿万年的反复冲刷,裂缝中硬是被掘出一个深邃的槽谷,即使到20世纪初,白鹅潭水深仍达12.6米,远超当时珠江广州段平均3—6米的深度。珠江水汇聚白鹅潭后,马上又被海珠陆地劈成两条水道,一条向东,为前航道,直抵古时广州城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一条向东南,为后航道,形成今天沙面、芳村以及洲头咀“围潭对望”的自然美景。

鸟瞰白鹅潭

这片水深面阔的水域,犹如“天然调节阀”,成为广州城市防洪、供水、航运的基石。上游洪水暴发,白鹅潭就像一个巨大的缓冲垫和蓄洪池,减缓洪水对广州城的直接冲击;枯水期,倒灌的海水在白鹅潭处被“卡住”,既维持了航道水深,又减少了咸潮的影响。

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构造,白鹅潭水岸线的收窄要比其他河段缓慢得多。清代中期后,人类工程建设让这片水域的岸线终于固定下来。19世纪50—60年代,北面的拾翠洲建成沙面岛,修筑河堤,阻止水岸线快速南移。20世纪初,归侨黄景棠在白鹅潭南侧今珠江隧道口至芳村码头之间修建了长余千米的长堤,陆地向潭内推进了250米。20世纪80年代,白天鹅宾馆的修建,则将北侧岸线固定至今。

///贸易枢纽 商业兴盛

“珠江上流二里,

有白鹅潭,

水大而深。”

——《广东新语》屈大均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白鹅潭周围,自古商贸繁荣,人文荟萃。自宋起,这里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母港,千帆云集;明清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更是造就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繁荣。白鹅潭,不只是一汪碧水,更是一个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文化精神载体。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母港

大通镇因港而兴成名镇

宋代,无论是从外国运抵广州的洋货沿江北上,还是中原货物沿江南下,多数要经过白鹅潭,这里成为连接海外贸易与内陆贸易的中转枢纽,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母港。宋代大通港是广州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大通港,位于今花地河口一带,由东至西约500米。当时,大通港外水面是今花地河的三倍,外国商船和西江、北江的来往船只可直达大通港。唐宋时期,广州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大港口,并有了内港与外港之别。其中,位居今南海神庙景区的扶胥港是当时广州的外港,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航线远达波斯湾、东非及东南亚,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宋绍圣年间,当苏轼站上扶胥港章丘冈看海亭,他不仅能看到日出的自然美景,更可看到狮子洋的烟波浩渺,饱览世界级大港千帆云集的壮阔浩荡。

白鹅潭天际线

当时,外国商船抵达广州,需先在扶胥港停泊,接受检查并祭拜南海神,再沿着珠江前航道进入内港,带来的珠贝、象牙、香料等异域珍宝在那里卸货并交易,之后采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返航。位于白鹅潭西南侧的大通港就是广州重要内港之一。

清代著名文学家李调元曾任广东学政,他认为大通港是广州内外贸易的重要连接点。在《粤东笔记》中,李调元说,大通港可以接纳来自西江、北江的货物,然后,这些货物往东可以去东莞、惠州出海,到潮州、福建、江浙等地,或沿着广州通海夷道,进入南海至印度洋,前往非洲、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南来北往,风帆如织,繁荣了广州,也让大通港所在的大通镇繁忙起来。一片沼泽湿地,渐渐蜕变成繁华的大通镇,北宋初期就跻身广州八大名镇。相传,来自各国的外商为解乡愁,将来自故土的奇珍异草栽种在这里,于是孕育出一个持续千年的花卉胜地。后来就连英国皇家植物园的科学家,都不远万里,三番五次游览花地,搜集各种花卉植物标本。

清代之后,因泥沙淤塞,西、北江航船改道等因素,大通港逐渐衰落,但白鹅潭依然是广州商贸旺地。

明清时期一潭连接世界

富绅名流围潭置业筑园

走在白鹅潭北岸的十三行街,商铺林立,人声嘈杂。三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唯一面向欧美市场的贸易窗口,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当时的白鹅潭,洋船聚集,商贾往来不绝,从这里出发的商船,可以到达东南亚、大洋洲、欧洲、美洲。

此处商贸繁盛,于是一批商贾、社会名流在白鹅潭畔的西关、花地、河南等地开基立宅、营造私园。康有为祖父在此建“康地”,修小蓬仙馆;广东台山邝氏家族在此建聚龙村。

小蓬仙馆

聚龙古村

十三行富商潘氏在此修建东园。在今天醉观公园内,有一座梁式石桥,这座石桥就是十三行富商潘振承家族在白鹅潭畔建园的见证。当时,潘振承在花地一带建的私家园林叫东园。大概位于今醉观公园东南边。19世纪中期,潘氏没落后归另一家十三行富商伍氏,改名“馥荫园”,以花木种植闻名。蜀中画家田豫流寓广州期间,在绘制《海山仙馆图》后,又绘制了《馥荫园图》,细致地描绘了园内花木、房屋、亭池、盆景等景物。馥荫园是伍家开展社交活动和接待国内外友人的重要场所。1847年夏,澳大利亚旅行家普费弗曾参观馥荫园。三年后,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也到访此园。

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园林或毁于战火,或遭受侵占。20世纪80年代,广州市政府将附近几个小型古代花园合并为“醉观公园”。曾经盛极一时的富商私家园林变成城市公共休闲场所。

///工业先驱 敢为人先

千百年来,白鹅潭一带总是领风气之先。清末,近代民族工业、铁路工业又从这里崛起。当时,广三铁路的广州始发站石围塘站和粤汉铁路广州起点黄沙站,隔白鹅潭相望。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让白鹅潭成为广东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当年的粤汉铁路起始站黄沙车站,如今已变为厚重壮美的广州铁路博物馆。

近代广州制造业先驱地

曾造出中国首台柴油机

1911年,从事机器维修的陈拔廷、陈沛霖等年轻人在白鹅潭畔的大涌口开办了一间“协同和碾米厂”,取“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主要经营碾米和机器维修。

协同和开办之初,厂房是租来的,有两三间敞棚屋,设备有一台煤气机和两部磨米机。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么简陋的环境,凭着不起眼的设备,竟然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的许多奇迹。

由于技术好、敢创新,协同和碾米机受到市场欢迎。1922年,协同和扩建工厂,并更名为“协同和机器厂”,专营碾米机制造。当时华人商船大多采用锅炉蒸汽机,机体笨重,行驶很不方便。而外资货船用的是先进的内燃机动力。这种差距,在陈拔廷和陈沛霖的心中留下深深烙印。有一次,陈拔廷利用为外资运输公司修船的机会,带着3名工人,将先进的柴油机工作原理画成草图,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终于在1915年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扛起了近代民族机器制造业的大旗。由于柴油机质量好,热销华南乃至东南亚,到1937年,协同和机器厂已经拥有85台设备、340名职工,被称为机器行业“华南第一家”。

在白鹅潭一带,与陈拔廷一样扛起广州近代民族工业大旗的,还有爱国侨商谭礼庭。1904年,他收购了原清朝广东水师船坞,兴建了广东近代最大的民用船舶修造厂——广南船坞,打破了洋商的封锁,在广州乃至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孙中山曾亲自到广南船坞参观,这也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广州造船厂的前身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鹅潭畔崛起了一大批现代工业。20世纪50—60年代,白鹅潭西南、东南两岸崛起的广柴、广船、广钢等一批“广”字头企业承载了广州现代制造业最初的光荣与梦想。

离白鹅潭最近的当数广柴。20世纪50年代,曾经的协同和机器厂实现公私合营,变身“广州柴油机厂”,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涌现出曾广杰、冯文骏等一批匠心巨擘,接力前辈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广柴制造的柴油机,被誉为“轮船心脏”,热销全国各地,出口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

而曾经的广南船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变身广州造船厂,成为华南最大的造船基地。20世纪60年代,国家下达任务:建造我国第一型自主设计的“051”型导弹驱逐舰。没有经验、缺少技术,但广州人硬是顶着压力迎难而上。当时,全国25个省市、3000多家工厂协作,历时四年多,终于将这艘“海上巨舰”送下水。

在今天的白鹅潭畔,有一座宏信922创意园,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一座跨越百年的时空走廊,旧厂房外墙蔓草萋萋,红砖锈铁与玻璃幕墙共鸣。这里正是当年的协同和机器厂和后来的广州柴油机厂旧址。创意园总经理林翔说,“922”不是一个随便的数字,它来自协同和机器厂的诞生之年。2009年,当林翔和他的团队接手这片近乎荒废的厂区时,他们决心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我们把它命名为‘922’,就是要延续广东工业文化的根脉。”林翔说。如今,柴油机车间成了动画工作室,仓库里入驻了创意公司,老榕树下安放着工业名人的雕像。年轻人在曾经堆满机床的空间里,用代码和画面延续着珠江畔的创造史。

动力机博物馆

///滨水经济 世界级商圈

白鹅潭与世界,从未分离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修建的五星级宾馆在白鹅潭拔地而起,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如今,白鹅潭成为广州市重点打造的世界级地标商圈,这里正以新的风貌,成为别具特色的羊城美景。

改革开放窗口勇立潮头

白天鹅宾馆饮“头啖汤”

改革开放之后,广州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白鹅潭周围崛起了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芳村茶叶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勇尝改革开放的“头啖汤”。而最有标志意义的当数白天鹅宾馆。

在白鹅潭畔,宛若展翅翱翔的白天鹅宾馆已伫立了四十余年,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见证了广州敢为人先的豪情壮志、乘风破浪的果敢勇毅。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计划在京沪穗等地建8家涉外宾馆,以更好地接待归乡华侨、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宾客。广州再次抢得先机,在白鹅潭北岸的一片狭长的滩涂上,建起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白天鹅宾馆紧邻沙面岛,沙面原是一片面积为0.3平方公里的沙洲,叫“拾翠洲”。因独特的地理位置,19世纪中叶,这里成为外国人聚集区。白天鹅宾馆建于此,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夜幕下的白天鹅宾馆

当时,建类似的涉外酒店,内地没有先例可循,建设者们奔赴东南亚、欧美取经,并开创性地把岭南园林“搬”进大堂。最绝的是那一处“故乡水”景观:山石叠水,锦鲤游弋,桥亭相望,一句“别来此处最萦牵”道尽万千游子心。

当时,其他有些涉外酒店,一般人不许入内,白天鹅宾馆却四门大开。1983年酒店开业当天,上千市民扶老携幼来“睇新鲜”。从此,广交会外商在这里下榻,撒切尔夫人、伊丽莎白二世等国宾在此感受中国的发展。而更多寻常百姓也在这里第一次尝到了西餐、听到了钢琴声、见到了“五星级”的真实模样。白天鹅宾馆像一扇悄然打开的窗,吹进了世界的风,也留住了乡愁的根。曾有一位老华侨入住白天鹅,在“故乡水”前面静立片刻,便已泪流满面。四十余年过去,白天鹅宾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正如霍英东所说:“白天鹅不仅是一间酒店,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

鹅潭新韵引领浪潮

世界级商圈正启航

历史的浪潮,时刻拍打着江岸,给白鹅潭留下了一串串不同时期的印记,浓缩成一部广州城市发展史。如今,白鹅潭正打造世界级滨水活力区、世界级地标商圈,勇当奔涌千年的弄潮儿。

站在白天鹅宾馆南望,对面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宛如一艘巨轮。这栋2024年5月启用的岭南文化地标,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外形酷似一艘停泊在珠江岸边的轮船,寓意满载岭南文化艺术宝盒的巨轮即将扬帆起航。

相比于20世纪80年代整齐式板楼风格,大湾区艺术中心选择了更具时代特色的多体块、不规则的建筑艺术风格,以趋于白色的外观,与隔岸的白天鹅宾馆形成对话。从江面船上看,艺术中心犹如一艘巨轮;若高空鸟瞰,又像是三个不同的方形盒子。当走进建筑,则是巨大的拱形,又恰似长虹卧波。可谓“文化巨轮、时光拱廊、云山艺境”。

记者依次走进美术馆、文学馆和非遗馆,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美术馆共展出中外900余件瑰宝,既有正在展出的毕加索原作《带鸟的步兵》等世界文化瑰宝,还有一幅幅表现大湾区新面貌的画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文学馆里一本本珍贵的书籍,纸张虽已泛黄,但却能穿越时空,向人们讲述岭南文学、华侨华人文化等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故事。展示于非遗馆的精美工艺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从广彩到木雕、从广绣到潮绣,从广州行花街到潮汕英歌舞,再到粤港澳三地共有的粤剧、武术、醒狮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基因库”,更是大湾区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来自珠海的高女士在参观后感慨地说:“在这里,我能感受到艺术无穷的魅力,每一幅画、每一件工艺品,甚至每一本文学作品,都在诉说着那个年代里动人的故事。”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雕塑

白鹅潭畔的美丽异木棉

记者走出艺术中心,思绪依然沉浸在馆内,直到被附近建设的轰鸣声所打断。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白鹅潭一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出白鹅潭商务区,涵盖白鹅潭核心区、聚龙湾、花地湾、石围塘、国际商贸港等片区,引入华润万象城、聚龙湾太古里等项目,滨水经济、智慧商圈、岭南文脉、总部基地、人居社区,正在编织一个世界级商圈地标。

行走其间,“让世界重回白鹅潭”的标语随处可见。实际上,千百年来,白鹅潭从未离开世界。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母港到十三行繁华,到近代民族工业以及现代工业的崛起,再到改革开放的窗口,白鹅潭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每一个时代发展的风口,弄潮逐浪,奔流向海。

【版权声明】 《读懂广州·粤韵周刊》为广州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版权与合作联系:ddgzyy2022@163.com;电话020—81883458

策划/关雅文、周娴

出品/许芳、柳剑能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忠安(除署名外)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忠安、苏俊杰、廖雪明、吴子良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