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写点生活|立夏,草木与食俗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

立夏时节,夏季来临,阳气渐长,草木繁茂,苜蓿鲜嫩,青梅初熟,蚕豆碧绿。

古代,立夏很受重视,是夏季的节日。周朝时,立夏日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行“迎夏”礼仪,以祈求五谷丰登。汉代“迎夏”之时,人们要在南郊祭火神,立夏期间,古代民间有许多饮食习俗。

苜蓿花。

立夏尝新习俗

古代,立夏有尝新食俗,江浙沪一带,立夏有吃鲜嫩“草头”尝鲜习俗。草头,学名南苜蓿,花开之时,色泽金黄,江浙一带人称其为“金花菜”。立夏时节,草头尤为鲜嫩。小时候,我常去田野采摘草头,每次挎着装满新鲜草头的竹篮回家,奶奶会做出许多诱人的美食。新鲜草头有清香,奶奶将草头焯水后,加调料凉拌、炒年糕或做馅料包馄饨,味道鲜香爽口。上海菜中有一道名菜“酒香草头”,风味极好,此菜草头嫩叶在酒的激发下,清香无比,入口清爽。

草头。

立夏时节,青梅陆续成熟,江浙沪等地有吃青梅习俗;青梅煮酒斗时新,在宋代,民间有立夏采摘新鲜青梅酿酒习俗,青梅酒在宋代非常有名,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一壶青梅酒,可清热解暑,生津和胃,因此备受人们欢迎。

青梅。

在宁波,当时人有吃“立夏菜”习俗,其中,油焖脚骨笋是必吃美食佳肴。脚骨笋即乌笋,是一种细长的野笋,民间立夏日吃乌笋,有希望双腿能像春笋一样强劲有力、健步如飞的寓意。

蚕豆荚儿长,绿如翡翠挂枝间。立夏时节,江南有吃鲜嫩蚕豆习俗。新鲜蚕豆,做成小菜,入口软酥,沙中带糯,柔腻适宜,美味可口,诗人杨万里曾有诗句“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将嫩蚕豆甜美视为胜过蜂蜜和酥酪的美食;清代美食家袁枚很喜欢吃嫩蚕豆,他最爱的吃法是将“新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小时候,在立夏时节,奶奶常将蚕豆可做成各种美食。其中,清炒蚕豆,翠绿碧嫩,口感鲜香;蚕豆炒咸菜、烧笋丝汤,味道鲜美。蚕豆自古可代饭充饥,上世纪60年代,许多人家粮食不够吃,人们常在立夏日用鲜嫩蚕豆煮熟当饭吃。

蚕豆。

蚕豆往事与寓意

蚕豆,历史悠久,西汉传入中华时称为胡豆。蚕豆之名,源于其豆荚形状如吐丝的蚕宝宝而来。江南一带,称蚕豆为“立夏豆”,在鲁迅笔下,又称“罗汉豆”。

蚕豆可当“闲食”吃,小时候,奶奶常把煮熟的蚕豆用线穿起,象项链一样挂在我脖子上,想吃时随时拉下一颗,放进嘴里,嚼之,甜美鲜嫩。蚕豆有多种吃法,奶奶常将蚕豆油炸做成兰花豆,制成后,外壳微微张开,壳内露出油汪汪的豆瓣,形状酷似兰花,故有“兰花豆”其名。兰花豆口感酥香、脆嫩,最适宜下酒,呷一口小酒,嚼二粒,悠悠然,如入幽香兰花园一般。当时,奶奶常用蚕豆做成五香豆。在鲁迅先生笔下,著名的茴香豆就是五香豆,其味酥软清鲜,香味浓厚,咀嚼起来,满口生津,回味微甘。

蚕豆花。

蚕豆花儿开,白如雪来紫如烟。清明时节,蚕豆紫白色小花,淡雅清香。清代著名画家汪士慎对蚕豆花情有独钟,他曾有诗句“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赞美蚕豆花朴素与独立的品格。

蚕豆花可食用,自古有食疗作用,小时候,奶奶常用蚕豆花炒鹅蛋,不仅味道鲜美,还有健脾养胃作用;泡茶喝,有止血、凉血、降血压、预防脑梗作用。小时候,我每次流鼻血、牙龈出血,奶奶会冲泡一杯蚕豆花茶。

蚕豆自古是祥瑞之物,因蚕豆形状类似蚕茧,果荚多子,有“丰收、富足、多子多福”等寓意。古代常有玉器制成蚕豆形状。蚕豆的“蚕”字与“缠”字谐音,有“缠绵到永远”的寓意,文人常用蚕豆来比喻甜蜜、永久的爱情。

蚕豆又称“佛豆”,与佛教浴佛节“舍豆结缘”习俗有关。自汉代以来,蚕豆便成了结缘信物,民间有“分豆结缘”习俗,人们常将蚕豆送给好友,有“友谊天长地久”寓意;邻里、朋友之间结怨或有了隔阂,送上一碗蚕豆,有“重归于好”寓意。

乌饭树果。

立夏,吃乌米饭和夏面等习俗

立夏节,老杭州人有吃乌米饭习俗,最初是古代寒食节时令食品,取乌饭树叶汁浸泡糯米蒸煮而成。立夏时节,蚊虫增多。传说,乌饭树叶有清热解毒、驱蚊功效。所以,民间立夏日吃乌米饭习俗,有祛病辟邪寓意。乌饭树又名南烛,古称染菽,果实成熟时可食用。小时候,夏秋时节,我常去山上采摘野生乌饭树果实,其味酸甜,口感类似于蓝莓。

立夏日,金华温州等地有吃“夏面”习俗,最初是将红曲酒发酵剩下的红色酒糟掺入面条中,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立夏吃此面,有“生活红火、财源亨通”之寓意,后来,因“夏”与“虾”谐音,红糟被海虾代替,虾面又称“夏面”,因海虾煮熟后会变红,“虾面”有了“夏季发财”寓意。

小时候,立夏有吃蛋习俗。相传,“立夏吃蛋”可避免小孩子“疰夏”。当时,立夏中午,家家户户要煮囫囵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再套上丝网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既能祛病,又能解馋。

当时,小朋友之间,常玩“斗蛋”游戏。斗蛋时,将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如今,回忆美好童趣往事,记忆犹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