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从“土疙瘩”到“金宝贝” —— 戴潇娇的归乡振兴共富路

2023年6月,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戴潇娇接到一份特殊任务——回莱芜老家牛泉镇渐河村当第一书记。"能为家乡做事,是福气,更是责任!"她揣着一股热乎劲儿,踏上了归乡路。

刚进村,泥土香里裹着愁:部分路段坑洼难行,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村民眼里的期盼总蒙着一丝迷茫。戴潇娇攥紧了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村子变个样!"

驻村的日子,她的身影天天出现在村里。晨光里,她跟着老农蹲在田埂上聊收成,暮色中,她揣着笔记本往村民家里钻,听诉求、记难题。村两委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她和村干部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村民的期盼一点点拼成发展的蓝图。两年时间,渐河村像换了副模样:自来水哗哗流进家,水泥路直铺到地头,房前屋后花草绕着红砖墙,整个村子亮得像幅画。村民笑开了:"潇娇这闺女,把咱村盘得真叫好!"

要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产业得先“跑”起来。戴潇娇带着人把村子翻了个遍,盯着青石山的石缝和三眼清泉拍板:"优势在这儿!"8次村民会、120多户走访后,"三步走"产业路定了调。

青石山小米在石头缝里扎根,吸足了日月精华,熬出的粥香得能勾人魂;珍珠油杏挂在枝头,黄澄澄像裹了层蜜;小红星山楂红得透亮,咬一口酸中带甜……这些“土疙瘩”里长出的宝贝,被戴潇娇当成了“金疙瘩”。她牵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把45户农户拧成一股绳,“合作社搭台,农户唱戏”,小米地、油杏林、山楂园连成片,春风一吹,绿浪翻滚,秋阳一照,果实飘香,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光种得好还不够,得让农产品“走出去”。村集体投资3万元,办起了“青泉石上”农副产品销售中心。线下,戴潇娇带着村民往市区跑,“农民丰收节”上,小米粥熬得热气腾腾,油杏摆得金灿灿,引来人排着队买,龙奥大厦联合超市里,渐河村的农产品成了“常客”。线上更热闹,村里的姑娘小伙儿拿起手机当主播,抖音、视频号里,地头摘杏、场院晒谷的场景活灵活现,“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青石山的小米,纯天然无污染……”两年下来,2万多公斤农产品通过屏幕飞向全国各地,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她还发挥工信局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拉来省中医药研究院的专家。2万余平方米的示范基地很快立了起来,预计能带来年收益30余万元。

产业旺了,村民的日子也跟着“升级”。青石山小米从各家各户零散种,变成了“抱团发展”,加工、包装、品牌一步到位,身价翻倍。珍珠油杏实现“育、管、销”一条龙,家庭农场建起来了,优质种苗育出来了,地标品牌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中草药地里,村民跟着技术员学管理,采收时亲手把药材装上车,实实在在的收入揣进兜里,心里比蜜还甜。

村里的“硬件”也跟着提了档。村北那片农田,以前路不好,收庄稼全靠人扛,戴潇娇跑前跑后联系爱心企业,1200米的高标准生产路修起来了,2024年11月通车那天,拖拉机开过去稳稳当当,农户们站在路边笑开了花,“这下收粮再也不用愁了!”除此之外,"泉韵乡居"项目落地,沥青路铺到广场,塘坝护栏立起来,200盏太阳能路灯也快装好了。

与此同时,村民们的健康保障也送到了家门口。戴潇娇联系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和牛泉卫生院的医生来村里,为200多位村民免费查了体,“在家门口就把病看了,真好!”她还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莱芜分行,给全村100多人买了涉农意外保险,“万一有个磕碰,咱有保障!”

如今的渐河村,路平水甜,出门见景,干活赚钱,生病有人管。站在青石山上,戴潇娇和村"两委"绘着新图:让特色农产品成样板、药材基地更出名,把村子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我是从家乡走出去的,就得为家乡多干点事。”戴潇娇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闪着光。她知道,乡村振兴的路还长,但只要和村民们手拉手、往前奔,渐河村的明天,一定比蜜还甜,比画还美。

记者:高敏 编辑:孙毅 校对:杨荷放

相关文章